一切源於基礎 Leavesfit︱FITNESS LEVELING
一切源於基礎
Leavesfit︱FITNESS LEVELING

左:Leavesfit創辦人葉子安教練 右:本地籃球運動員盧學銘
葉子安教練(Jacky)期望以運動科學、人體力學及肌動學等為基礎,將健康運動的正確概念及訓練帶給公眾。他年輕時曾經因為缺乏相關知識而在運動時受傷,而特別著重傳遞經驗與知識予年輕運動員,「現時運動員最大的問題不是訓練不足夠,而是訓練的方式,還有訓練量。當肌力運用及發力動作不正確,反而會增加受傷風險。」Jacky對力量與體能訓練(Strength & Conditioning)的理念,強調訓練基礎體能及姿勢,認為好的基礎就如護甲,能夠保護身體減低受傷風險。
在Leavesfit訓練約兩年的本地籃球員盧學銘(Ming)認為,Jacky帶給他最大的改變是跳躍的協調能力。「我覺得最大分別是在跳躍方面。以前跳時我只是想要向上,雙腳跳都是想著跳過去而已,但是現在會想在跳過去之前如何加速向前,怎樣煞停。你腦裡想的東西已不一樣,不再只是用力跳。」Leavesfit入口處有塊巨型黑板,運動員在上面寫上自己的目標,Ming在今年四月時寫上希望成為職業籃球員。截稿前收到消息,他來季將會轉投甲一籃球隊東方,在這裡每星期的訓練,是他完成20歲目標的一部分。而Jacky認為,Ming的籃球路,現在才是剛開始。

進修源於傷患
Leavesfit選址銅鑼灣,Jacky坦言是因為近跑馬地馬場,方便去跑圈訓練。「以前我是和廖科樂一起經營,所以長跑項目是專長之一。」回顧過去,再早前還有其它合夥人,但經歷疫情及不同轉型後,Leavesfit終於由Jacky獨自帶領,「這也和各自的成長有關,大家漸漸方向會不同,例如我發展了自己的團隊,那麼由我訓練的教練跟進運動員時,大家理念一致,效果、過程才能契合。」
Jacky自初中起投入籃球,至大學期間一直傷患不斷,看過不少物理治療,走過不少冤枉路,「其實到我27至28歲左右,我本打算放棄運動,但那時遇到Sammy(一位資深S&C教練),他的團隊為我解決了我身體的structure問題,我真的可以恢復運動,終於不痛。然後我就想,為何我不去嘗試將這些東西帶給小朋友?那樣可以走少冤枉路。」坐言起行,Jacky開始讀健身牌照,NSCA的牌照等等,到讀了當中的CSCS(Certified Strength & Conditioning Specialist),他就覺得這就是自己想走的方向,「因為S&C所涵蓋的範疇很廣,我很有興趣,所以愈讀愈多,例如Neurokinetic therapy,是講神經學解決代償的方法。」
何謂運動表現教練
Jacky以汽車為喻,解釋運動表現教練(Performance Coach)與健身教練(Fitness Coach)的分別。「例如現在有人想打造一部很高性能的車,可以用某個速度過秋名山的髮夾彎。當中可能牽涉到輪軚、煞掣性能、引擎力量等等。一般教練可能幫到他處理某一些組件,例如輪軚款式,或是給你建議如何加大馬力,但他不能夠為你造出一個協調系統,將你視為一個整體去考慮,有原料,有排氣喉,所有的東西,Performance Coach就是將這些重建的部分全部可以理順,平衡到不會受傷,在一定時限內發揮那輛車的最佳性能。」

與NSTNCT結緣
接觸的學問多了,了解肌力、人體結構等,對於如何提升表現愈發沉迷,「在網上有很多資訊,其中我看到Mike Atkinson的一個訪問,我覺得他有一些觀念很好,但其實跟運動沒大關係的。但那時我就發短訊給他,這樣的一次聯絡,機緣巧合下我又去了跟他上堂,然後就成為了他機構NSTNCT的Master Coach。」到了今年,Mike想到亞洲辦一些交流活動,Jacky就想不如邀請他來港。
經歷了重重難關,終於辦成了四天交流活動,「我覺得他好犀利的地方是他將一些生物力學的東西放進了籃球技術訓練裡,用一些好簡單的方法帶給球員,這部分我需要學習,亦是我想去慢慢建立自己技術的地方。」穿針引線帶Mike來港,Jacky另一件事想做到的是讓球員接觸到外面的世界,「NBA很遙遠,但是Mike及他的團隊人脈很廣,他對香港球員的觀感是正面的,他欣賞他們的態度。」如果未來有出色的本地籃球員,Jacky認為Mike是一扇門窗,讓球員接觸外界。

著名NBA運動表現教練Mike Atkinson於今年四月來到香港舉行交流課,葉子是此活動的主辦單位,邀請了本地籃球員及教練與Mike交流。

為了讓Mike妥善講解及示範,葉子攜帶了自家的VertiMax到理工大學籃球場現場,「舉行是次活動很費周章,租用場地、運送裝備都很複雜,慶幸最後效果很不錯。」葉子說。
跳躍力重點是身體協調
Ming在約兩年前開始接觸體能訓練,那時約18歲。「那時剛剛中學畢業,開頭可能都只是在家做俯卧撑,到球會就漸漸不同了,身邊球員都有健身訓練,自己都覺得開始有這個需要,但直至有機會與外援球員一起來Leavesfit這裡才真正接觸。」
有機會接觸、想去接觸、耳濡目染,其實是三個時期,Ming回顧,關於鍛煉身體及紀律的概念,最早的可能要追溯至香港代表徐遠征仍效力福建時,「那時已經開始看他的影片,知道鍛煉、紀律的重要性,而看著他會明白到只要有恆心,有實力是有機會可以闖出去,這也是我未來的目標。」
兩年以來,差不多每星期一次,予Ming印象最深的訓練與他當初想像的「重訓」無關,「這些日子以來,我認為主要有兩個體會,第一我覺得籃球好多動作都用到核心,這部分很重要。 第二就是我的起跳發力模式改善了。」

Ming回想起來,以前他只是僅僅可以入樽,「現在我起跳的協調性好多了,以前可能要看狀態好壞才做到,現在即使是單腳起跳都做到。」他發現跳躍力提升與做重量訓練如deadlift及squat無關,更多的其實是協調性與意識,「以前跳時我只是想要向上,但其實跳主要是『Attack the floor』。你要想著向下壓,然後向上跳。還有以前雙腳跳的感覺都是想著跳過去而已,然後就跳向上,但是現在會想在跳過去之前如何加速向前,然後用兩步煞停,整個人向下的感覺。你腦裡想的東西已不一樣,不再是覺得很用力跳就會跳得高。」
他現在認為動作要做得好,很多時候反而是要放鬆,以一個正確模式去做,就自然會是一個漂亮的跳躍動作,比起用力去跳,以一種輕鬆的跳法會跳得更高,而且在空中動作亦能更協調。

Leavesfit入口處有一面黑板,運動員在上面寫著自己的目標,Ming的目標在右上角,今年他將會轉會甲一球會東方,實現自己成為職業運動員的目標。
籃球專項力量與體能訓練
VertiMax V8 功能性阻力帶訓練器
連續原地阻力跳
連著籃球,加上重量,起跳的一剎那會有向下的阻力。運動員需要吸收起跳時衍生的阻力再轉化為爆發力向上跳,通過抵御這力量而提升上跳力量。Vertimax的阻力可以調節為由4磅到24磅。注意不一定阻力大就較好,跳躍次數、休息時間等也要一拼考慮,要視乎訓練需要。
![]() |
![]() |
|
爆發力跳遠
將阻力放在髖關節,令身體更習慣以髖骹動作向前爆發。

Text:Jack
Photo:Lucien、受訪者提供
Design:Yvonne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5年7月號
更豐富內容請支持印刷版或電子版!